今天很有口福可以大啖東港黑鮪魚~~呵呵,每一片送入口中的魚片都是滿滿的幸福味。



東港黑鮪魚




台中港的小卷直接燙熟後,沾特製辣醬就很好吃了 




這盤是台中港的黑鮪魚,在我還沒來得及拍照前就被吃到剩這些了。




用大量胡椒粉先炒一半的蟹腳,還有一半還沒炒。




炒了一大盤的草蝦,也還有一大半還沒炒。




下列文章引用自此:http://www.otoroshop.com/tour01.asp?act=contain&serial=1

東港三寶(東港黑金寶-黑鮪魚)

黑鮪魚簡介 遠在三百年前東港鎮曾是平浦族居住的地方,明末清初隨鄭成功自福建、廣東來臺的先民,都以東港為東渡登陸的一大港,且位居大陸「東」方的海「港」,而得名為『東港』,在高雄港未開闢前,東港一度為繁榮的貿易港,目前則為屏東縣的第二大鎮、列名台灣三漁港之一,東港著名的三寶之首既是『太平洋黑鮪魚』。 黑鮪魚因其體背色黑如墨,身型大如甕,所以一向俗稱『黑甕串』,再因其經濟價值極高,亦有『海中黑金』之稱謂,一般而言,較常見的黑鮪魚身長約在1~2.5公尺之間,重約介於在100~ 250公斤。而大型黑鮪魚其體長更可超過4公尺以上,體重在500公斤以上。黑鮪魚是一種跨洋性洄游魚類,故其蹤跡遍及各大洋。因其慣於深海環境,故相對不受淺海環境污染所影響,加以其慣於以高速在海中前進,活動力極強,是故黑鮪魚肉質相當柔嫩鮮美。東港地區捕獲的黑鮪魚(太平洋黑鮪魚),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之間。一開始,其幼魚在日本近海出生後,便展開其一生的洄游使命,先自日本近海橫越整個太平洋,往北美洲西岸前進,並於該地長為成魚後,才又自美洲西岸返回原出生地。 每年四月底至六月底,因黑鮪魚隨黑潮向北洄游,在游經綠島附近海域,黑鮪魚改變其前進之水深至約20M~40M之間以便於捕食飛魚。 黑鮪魚於每年四月底至六月底是值交配期盛季,所以其油腹呈現飽滿充實,肉質亦豐實有彈性,以此作為生魚片食材,入口即化!

 

黑鮪魚游泳移動速度敏捷快速,瞬間時速可達160公里,屬運動力強、具夜行性、廣溫性、群游性、喜好低溫的魚種,胸鰭特短、眼框小、頭型長,體背呈青黑色,腹部為銀白色,體側有十幾至二十條淡色的橫紋帶是其特徵之一,背鰭及腹鰭均為黑灰色,因此被稱為『黑鮪』,由於在北太平洋海域洄游,又叫『北方黑鮪』。黑鮪魚成長相當快速,春天甫孵化的幼魚,秋天時即可成長至二十至三十公分左右,幼魚在日本近海發育成長後,開始洄游並橫越太平洋達美洲西岸,及至成魚返回日本海。 每年四月底至六月底值黑鮪魚產卵期,隨著黑潮北上,經蘭嶼及綠島附近海域,在台灣東部及琉球附近海域產卵。

黑鮪魚生魚片食用小祕訣

大腹 (OTORO):是指魚體之前腹段,含豐富之D.H.A.,肉質鮮滑而帶有濃郁的特有香味,入口即化,香味久久不散,是老饕眼中之珍寶。

中腹 (CHU-TORO):是指魚體中腹段,D.H.A.之含量亦高,肉質鮮美,雖味道不及大腹(OTORO)之濃郁,但仍是屬中、上等級。

尾腹(AKAMI):是指魚體尾腹段, 油脂含量明顯較腹頭、腹中為低,但相較於黑鮪的大肉而言油質分佈略差中腹一級,稍有帶筋,D.H.A之含量亦高,肉質鮮美,仍屬上品。

赤身 (AKAMI):取自魚體背部或不含油脂的魚體,肉澤鮮紅含E.P.A.,可分解體內有害膽固醇,且含豐富的鐵質,為豬肉的四倍、牛肉的兩倍、菠菜的七倍,因含脂量少、肉質堅實具嚼感,是為保持苗條身材及想減肥人士的最愛。

由於黑鮪魚生魚片各部位之油脂、香味、口感均不相同,因此若食用之次序與方法不正確,對生魚片鮮美的滋味可是會大打折扣的喔! 希望下次您在品嚐生魚片時能讓你「別有一番好滋味」。

1. 生魚片是不加調理的自然美味,享用的就是魚肉本身的甜度與口感,因此用餐時,一定是先食用生魚片,再吃其它的熟食。如果先食用其它熟食再吃生魚片,您口中味蕾已經被其它調味品所刺激,再吃生魚片時的口感可是會大打折扣的喔!

2. 醬油與芥茉(哇沙米)是用來提味並增進生魚片鮮美的配角,千萬別讓配角的味道掩蓋過生魚片的鮮美喔! 當您使用過多的芥茉而嗆的眼淚直流時(嘗試現磨的鮮山葵可改善),您自然無法品嚐到魚肉的鮮美囉! 記得現磨的山葵不要和醬油混合在一起,應是以生魚片的一面塗抹鮮山葵另一面沾點醬油,讓主客區分清楚,才能展現你的水準。

3.先吃赤身、再吃中腹TORO、最後才吃大腹OTORO的次序,可讓您享受不同魚種、不同部味所帶來的口感與層次,若第一口就將大腹OTORO齟嚼下咽,那其它的生魚片就便得索然無味了,而且這種吃法很容易就會因OTORO的油脂而感到太油膩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雪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